高考查分,是十年寒窗的临门一脚,也是数字时代的一场“安全大考”。然而,不法分子也在伺机而动。他们精心设计骗局,利用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弱点,企图窃取个人信息。今天,我们为你梳理高考查分期间的网络安全风险与防范指南,助你安全度过这一关键时刻。
高考查分期间的“四大陷阱”
1.虚假查分网站:披着官方外衣的“信息窃贼”
案例:小李收到一条短信:“您的高考成绩已可查询,点击链接输入准考证号即可提前查看。”他未核实链接来源便点击进入,随后页面提示“系统异常,需重新登录”,要求输入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及验证码。第二天,小李发现银行卡被盗刷2万余元。
手法解析:违法犯罪分子仿冒教育考试院官网,制作高仿虚假查分网站,以“提前查分”“独家内部渠道”为诱饵,诱导考生输入身份证号、准考证号、手机号等敏感信息。这些信息一旦泄露,可能被用于非法借贷等犯罪活动。
2.钓鱼短信/链接:点击即中招的“木马陷阱”
案例:张三收到一条带有高考查分网址的短信,点击后按要求输入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准考证号等信息,但查分显示错误。不久后,他每天接到十几个骚扰电话,收到几十条骚扰短信。
风险提示:此类链接背后可能藏匿木马病毒,一旦点击,手机或电脑会被植入恶意程序,导致个人信息泄露、银行卡被盗刷,甚至被远程操控。
3.“内部人员”诈骗:谎称“改分”“提前查分”的“神秘渠道”
123全文共 3 页下一页分享到朋友圈
1)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
2)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
3)将会获得网站金币
4)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
5)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